2021年11月15日,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敲钟开市,首批81只北交所股票正式启动交易。
北交所交易规则
截至11月12日,已有累计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,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预计超400万户。北交所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调整为证券资产50万元(此前为100万元),与上交所科创板标准一致。另有8只北交所主题的公募基金获批,丰富了参与北交所投资的渠道。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,新股在盘中首次触及30%、60%涨跌幅度时实行临时停牌10分钟,之后进行集中竞价。北交所保持T+1交易方式,价格涨跌幅限制为30%,高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20%,风险与收益并存。股份锁定期方面,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发行,北交所锁定期为12个月,而创业板和科创板为36个月。流通股方面,部分公司已通过定增或股东减持具备一定的流通股份,在北交所上市公开募股后,流通股比例将继续上升。两者叠加之下,解禁压力对北交所的冲击更小,加快估值消化速度。
首批上市公司概览
北交所首日开市有81只股票交易,10只为新股,71只为精选层平移股票。其中,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,71只精选层平移股票将继续实施30%涨跌幅限制。首批企业中制造业占比70%,信息技术产业占比16%,符合国家鼓励政策导向。
截至北交所上市前,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平均市值40亿元,低于科创板156亿元和创业板130亿元,此外有4家市值超百亿,分别是贝瑞特912亿元、连城数控283亿元、吉林碳谷147亿元,长虹能源129亿元。从估值来看,动态市盈率平均为35倍,低于科创板71倍、创业板60倍市盈率。过去三年北交所首发81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长率(GAGR)平均值为17.56%,成长性较好。
北交所上市规则
北交所实行公司制,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(股转公司/新三板)的全资子公司。沪深交易所则实行会员制,会员制由证券公司等会员单位组建,本质上是一个会员自律组织,而公司制则是以盈利为目的,可以有效激励北交所为上市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。例如伦敦交易所、港交所也是公司制,全球各大交易所在争取优质上市资源方面也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。
北交所整体上平移了大部分新三板精选层制度,实行注册制,申报主体资格为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。
定位中小企业,错位竞争
北交所定位是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,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,拓宽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、有力助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。
北交所上市企业全部来源于新三板创新层,与主板不存在直接竞争。与科创板聚焦“硬科技”的定位和创业板“三创四新”的定位形成错位发展,共同为企业的融资、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